BIM3.0階段推動應用的三大支撐
BIM3.0階段的發展和生態構建,在行業層面需要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培育新業態和創新服務模式,建立有序、規范和開放的BIM應用環境。在企業層面,不僅需要從業務需求出發,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條件,明確近期與中長期的目標,有方法有步驟的循序推進,而且要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機制建設,統籌平臺構建,進而實現BIM應用的可持續推廣。
1. 加強人才培養
BIM人才的缺乏是企業實施BIM的主要阻礙之一。根據《中國建設行業施工BIM應用報告(2017)》調研顯示,高達63.3%的施工企業認為實施BIM遇到的最大阻礙是BIM人才的缺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優化BIM人才結構,加強BIM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是BIM3.0階段下企業BIM應用與推廣的關鍵。
(1)加強BIM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BIM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是實現專業性BIM人才逐漸向既懂技術和管理又懂BIM的復合型人才轉變。BIM人員要學管理,管理人員要學BIM,將BIM技術成為專業崗位的必備技能。在BIM3.0初期階段,企業培養掌握BIM技術本身能力的人員相對容易,但人員在施工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掌握難度相對更大,通常需要長期的項目實踐經驗的積累。所以在BIM3.0的發展階段,企業在BIM人才建設工作中,要借助現有具備BIM技術能力的人員以及外部BIM咨詢或BIM軟件商的力量,著重培養懂施工技術和管理的人員學習BIM技術,來補強企業的BIM人才隊伍。
(2)建立合理的BIM人才知識結構體系
BIM人才的培養,不需要每個人都擁有全面能力,需要結合崗位需要分層級和業務領域培養BIM人才知識結構體系,例如總工層面要有BIM應用的整體戰略規劃能力,BIM經理層面要有BIM應用策劃能力,專業崗位工程師要有操作BIM軟件和系統的能力。
(3)完善人才發展機制
BIM人才的發展不能與企業人才培養發展機制分割開,而要與專業崗位的職業發展通道相融合。合理規劃人才發展的職業通道,才能讓更多復合型人才與專業人才成長和涌現。
2. 完善機制建設
BIM應用需要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密切協調,建立橫向、縱向的工作體系和聯動機制,制定BIM應用規劃,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企業需要重視BIM應用在企業管理標準化過程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有必要通過BIM應用,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標準化的管理制度,形成基于BIM技術的創新型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完善激勵機制也是重要環節。為了更好的推廣BIM應用,企業應該建立創新、獎勵與績效評價等長效機制,確保具備主動應用BIM技術的動力。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通過考核、評價、獎勵及懲罰的閉環流程,構建收益分配制度,實現企業BIM應用的可持續發展。
3. 統籌平臺構建
企業管理需要建立統一的平臺來支撐,數據不能是分散、割裂的。在BIM3.0時代,更迫切需要建立企業BIM平臺,橫向打通項目全生命期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動,縱向與項目和崗位的BIM應用相集成。在使得作業層應用BIM提升效率的同時,數據也可以在云端平臺上積累形成,企業可以實時獲得真實有效的數據,并基于數據驅動進行經營管理和決策。通過企業BIM平臺的構建,建立和形成企業的公共數據庫,例如BIM構件庫和標準化部品部件庫等,形成企業的數字資產。
通過企業BIM平臺,實現企業各級組織在項目各階段的任務協同、業務協同、數據協同,支撐生態系統的構建,進而實現產業鏈各方的共享協作,構建多方共贏、逐步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平臺。同時,企業要提升風險意識,兼顧信息安全特別是國家層面的信息安全,鼓勵應用國產BIM軟件及平臺。
BIM應用的發展方向
對于BIM應用更長遠的發展,BIM是促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作為“數字建筑”的關鍵技術,BIM技術是“數字建筑”、“數字企業”、“數字城市”乃至“數字中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將驅動產業技術水平提升,促進項目全生命期升級,推動商業模式變革,驅動管理模式革新,更好的引領建筑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將通過打造“數字建筑”,以BIM技術為核心,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化等先進技術,圍繞工程項目的全生命期,提供以專業應用為核心基礎支撐,并以產業大數據、產業鏈金融等為增值服務的“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助力每一個工程項目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