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作業代替腳手架
國展中心在施工上的亮點不少,比如13個展廳中最大的無柱展廳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穹頂跨度達108米,為世界之最。
在屋頂吊裝完成后,傳統的辦法是搭設腳手架進行后續施工,但這會妨礙地面施工。由于單層展廳高40米,雙層廳高16米,在這個大空間中,施工方采用了可移動的高空作業平臺,俗稱“飛船”作業。“飛船”通過懸索固定在空中,依靠起吊索、保險索、平臺圍欄等安全措施來確保作業人員的施工安全。
“‘飛船’為高空作業工人提供一個工作空間,同時也不影響下面的工作。比如機電安裝中的空調、消防管線,有的在上方桁架里,有的在側墻或地溝里。采用了‘飛船’可解決上方的管線安裝,側墻和地溝則可以采用傳統工藝施工,這樣三個作業面同時展開,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三維模擬保障地鐵安全
作為“四葉草”中心部分的E館,位于地鐵2號線正上方。由此E館的地下室分為南北兩部分,又緊貼地鐵隧道,而地面上的建筑部分同樣分為南北兩半。為了讓E館地面建筑的重量不壓在地鐵上面,又能將南北兩半連成整體,技術人員最后決定在地鐵上方采用大跨度的挑空鋼結構,將2萬噸的承重放到地鐵兩側。這種從未采用過的大膽設想是否可行?施工方應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模擬分析數據,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所謂BIM技術,就是在電腦里建成整個建筑結構的三維模型,然后分析施工方案在空間和力學方面的可行性,如果發現有不合理的部分,施工之前就在圖紙上進行修改,為以后的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為現場的施工安全和快捷帶來幫助,保證了施工期間地鐵2號線的正常運營。
冷、熱、電“三聯供”
此外,國家會展中心將目前國際先進的綠色節能、環保與生態技術用于場館建設,使得這些場館充滿“智慧”。國展中心全部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統供能,采用天然氣內燃機組實現冷、熱、電“三聯供”,其中供電多余部分還將并網,這樣可緩解大型展館的用能壓力。
國展中心也是業內首個采用全LED照明的場館,館內200多部電梯均采用超級電容節能技術,形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超級電容節能電梯集中示范區;此外,中心還首次采用密閉式垂直管道垃圾收集系統,不僅有助于垃圾回收利用,還可改善展場周邊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