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從提出到逐步完善,再到工程建設行業的普遍接受,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BIM的實踐最初主要由幾個比較小的先鋒國家所主導,比如芬蘭、挪威和新加坡,美國的一些早期實踐者緊隨其后。經過長期的醞釀,BIM在美國逐漸成為主流,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BIM實踐產生影響。如今,BIM應用在國外已經相當普及,本文旨在介紹BIM在國外應用的現狀。
新加坡
1995年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啟動了一個名為CORENET(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Network)的IT 項目。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業務流程進行流程再造(BPR),以實現作業時間、生產效率和效果上的提升,同時還注重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建筑房地產業的參與方間實現高效、無縫地溝通和信息交流。Corenet系統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e-Submission、
e-plan Check和e-info。在整個系統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e-plan Check子系統,同時其也是整個系統中最具特色之處。該子系統的作用是使用自動化程序對建筑設汁的成果進行數字化的檢查,以發現其中違反建筑規范要求之處。整個計劃涉及到了五個政府部門中的八個相關機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系統采用了國際互可操作聯盟(IAI)所制定的IFC 2x2標準作為建筑數據定義的方法和手段。整個系統采用C/S架構,利用該系統,設計人員可以先通過系統的BIM工具對設計成果進行加工準備,然后將其提交給系統進行在線的自動審查。
為了保證CORENET項目(特別是e-plan check系統)的順利實施,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較好地效果。其中主要包括:
(1)廣泛的業界測試和試用以保證系統的運行效果
(2)注重通過各種形式與業界溝通,加強人才培養
(3)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在系統的研發過程中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與相關國際組織的合作,這可以使得系統能得到來自國際組織的全方位支持,同時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得到認可。
美國
2003年起,美國總務管理局(GSA)通過其下屬的公共建筑服務處(Public Buildings Service,PBS)開始實施一項被稱為國家3D-4D-BIM計劃的項目,實施該項目的目的有:①實現技術轉變,以提供更加高效、經濟、安全、美觀的聯邦建筑:②促進和支持開放標準的應用。按照計劃,GSA從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的角度來探索BIM的應用,其包含的領域有空間規劃驗證、4D進度控制、激光掃描、能量分析、人流和安全驗證以及建筑設備分析及決策支持等。為了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GSA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進行支持和引導,主要內容有:
(1)制定詳細明了的愿景和價值主張
(2)利用試點項目積累經驗并起到示范作用
(3)加強人員培訓,建立鼓勵共享的組織文化
(4)選擇適合的軟件和硬件,應用開放標準軟、硬件系統構成了BIM應用的基礎環境
英國
與大多數國家相比,英國政府要求強制使用BIM。2011年5月,英國內閣辦公室發布了”政府建設戰略(Government ConstructionStrategy)”文件,其中有整個章節關于建筑信息模型( BIM),這章節中明確要求,到2016年,政府要求全面協同3D-BIM.并將全部的文件以信息化管理。
英國的設計公司在BIM實施方面已經相當領先了,因為倫敦是眾多全球領先設計企業的總部,如Foster and Partners、Zaha HadidArchitects. BDP和Arup Sports,也是很多領先設計企業的歐洲總部,如HOK、SOM 和Gensler。在這些背景下,一個政府發布的強制使用BIM的文件可以得到有效執行,因此,英國的AEC企業與世界其他地方相比,發展速度更快。
北歐
北歐國家包括挪威、丹麥、瑞典和芬蘭,是一些主要的建筑業信息技術的軟件廠商所在地,如Tekla 和Solibri,而且對發源于鄰近匈牙利的ArchiCAD的應用率也很高。
北歐四國政府強制卻并未要求全部使用BIM,由于當地氣候的要求以及先進建筑信息技術軟件的推動,BIM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企業的自覺行為。如Senate Properties一家芬蘭國有企業,也是荷蘭最大的物業資產管理公司。2007年,Senate Properties發布了一份建設計的BIM要求(Senate PrOpertieS'BIM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Senate Properties的項目僅強制要求建筑設計部分使用BIM,其他設計部分可根據項目情況自行決定是否采用BIM技術,但目標將是全面使用BIM。該報告還提出,在設計招標將有強制的BIM要求,這些BIM要求將成為項目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約束力:建議在項目協作時,建模任務需創建通用的視圖,需要準確的定義;需要提交最終BIM模型,且建筑結構與模型內部的碰撞霈要進行存檔:建模流程分為四個階段:Spatial Group BIM、Spatial BIM、Pre|iminary BuiIdingElement BIM和BuildingElement BIM
參考文獻:
[1]杰里,菜瑟林,王新.美國BIM應用的觀察與啟示[J].時代建筑,2013 (2).
[2]賀靈童.BIM在全球的應用現狀[J].工程質量,2013,31(3).
[3]張泳,付君.從新,美兩國經驗看我國BIM發展戰略[J].價值工程,2013,32(5): 41-44
[4]鄭國勤,邱奎寧.BIM國內外標準綜述{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