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BIM在國內建筑業的呼聲一片高漲,各行業協會、行業專家、施工企業也開始重視BIM對建筑行業的價值。住建部發布的《2011~2015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拉開了BIM技術在我國施工企業全面推進的序幕。
雖然我國建筑業產值規模巨大,但產業集中度不高,信息化水平落后,建筑業生產效率低的不足依然明顯,盡管我國建筑企業一直在提倡集約化、精細化,但缺乏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上述的情況很難改善。而BIM技術的出現讓建筑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可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大容量、高性能計算機硬件的開發使用,使建設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參與方多的建設項目的信息技術化成為可能。BIM的本質是通過建立一個數字模型來整合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所有信息,包含設計、建造、運維管理等各個環節。
基于優化設計、碰撞檢查、施工方案優化、4D施工模擬、施工質量與進度監控、協同作業管理、快速算量、可視化管理等明顯優勢,利用BIM技術可以增強設計與施工之間的溝通,實現從概念設計到施工過程的高效運作,方便甲方全方位地了解工程進度及質量狀況,實現實時精細化管理。
盡管BIM技術在很多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標準或制度,發展如火如荼,然而國內BIM技術的應用卻一直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僅限于形體復雜的建筑,且只是局部使用并只充當輔助設計或指導施工的角色?,F在我們綜合分析并站在各參見方的角度來探討一下BIM在運用和推廣中存在哪些障礙。
國產軟件體系不健全
盡管BIM技術不是指具體某個軟件,但判斷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是否使用了以BIM技術為理念的專業軟件。歐美建筑業已經普遍使用AutodeskRevit系列、BenetlyBuilding系列、ArchiCAD等數量達上千種專業軟件,這些都屬BIM技術的核心建模軟件。BIM核心建模軟件(英文叫BIM Authoring Software)是BIM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前提,其他衍生的二次開發軟件均是在BIM核心建模軟件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同層度上的信息交換,為項目不同參與方利用BIM提高各自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服務。
相比于國外齊全和成熟的BIM技術軟件,我國這類專業軟件開發目前尚處初級階段,在上表列出的13類BIM相關軟件中,目前在BIM核心建模軟件這個領域,除了在算量軟件方面如廣聯達具備一定基礎優勢外,在設計軟件核心技術方面——BIM核心建模軟件開發較為缺失。國內自主開發的僅有廣聯達等少量的幾款軟件,處于空白狀態的軟件達8種之多,在功能等方面不能滿足相關各方面的需求。開發一款軟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表中的格局在未來2-3年甚至更長時間不會有大的變化。國產軟件的缺失,造成很多專業技術和應用操作的不方便,使BIM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BIM標準缺失
中國BIM市場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標準,對于BIM的理解也各有不同。BIM涉及到的標準非常多,因此成為BIM技術應用首要面臨的難題,從一開始的規劃設計到最后的運營管理,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交付標準,需要統一各環節的交換和交付標準,是確保BIM廣泛應用的關鍵。歐美等地區都有統一的BIM標準,所以相關企業能夠跟著按著國家標準有序進行下去。與國外相比,我國現有的建筑行業體制不統一,缺乏較完善的BIM應用標準。
單純地把國外BIM的軟件做成中文界面很容易,但如果要實現與本土化建筑行業的無縫對接,那么制定自己的標準很有必要。目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下屬的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正在共同推廣BIM技術在中國的標準化應用,這一標準的征集與制定,涉及到眾多的參與單位,各單位需要共同協調解決與制定,標準的出臺也尚需一段時間。
高等院校推廣教育不夠
與國外高等院校積極將BIM技術引入課程體系、并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和研究相比,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建筑和工程類專業課程尚未將BIM技術理念納入課程體系,在深入介紹BIM技術核心理念和相關技術方面還不夠,只有建筑類專業對Revit-Architecture軟件的使用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