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歌劇院設計效果圖
項目概況
珠海歌劇院地處中國南部,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野貍島人工填海區,是野貍島新填海區的核心建筑。無論從香洲灣到野貍島,還是從珠江口到情侶路,在各個角度看歌劇院都是視線的中心。
珠海歌劇院總建筑面積 59000 平方米,包括1550座的歌劇院、550座的多功能劇院、以及室外劇場預留和旅游、餐飲、服務設施等。作為我國第一座海島劇院,珠海歌劇院的定位是:高雅的文化藝術殿堂、聞名的文化旅游勝地。其意義不單是建造一座高品質的劇院,而是為珠海這座城市創造一個具有原創性、地域性和藝術性的標志性建筑。
圖1 珠海歌劇院室外鳥瞰效果圖
珠海歌劇院建筑方案的創作構思源于大海,用地的總體布局形似從海中升起的美麗魚鰭烘托著純凈的雙貝造型,又如海潮退去浮現出海納百川般的日月形象,形成“珠生于貝,貝生于海”的意境,對珠海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詮釋。
歌劇院觀眾廳的色彩取意于傍晚時分,海面與天空漸漸融合深邃,星空漸起,海灘被夕陽染成一片金黃,蒼茫的海平面已經寧靜下來,仿佛正在等待著一場華麗樂章的響起。通過這一精心設計的歌劇院色彩氛圍,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退暈和對比,既滿足了舞臺臺口區顏色較暗的原則,又將從天蓬到地面演變的景象自然地展現出來,這一環境空靈而震撼,與演出前的候場氛圍十分統一,同時也使珠海歌劇院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室內藝術環境。
圖2 珠海歌劇院室內效果圖
項目難點
空間——劇場內復雜的曲面空間結合了聲學、舞臺照明、空調等各個專業的不同要求,而事實上,觀眾廳內的復雜曲面不僅是設計意圖的表達,同時也要將觀眾廳設計中的反聲板、聲擴散體、耳光、面光橋等功能性設施結合到一起。
專業——對于這樣一個高難度的劇場設計,特聘請了荷蘭的KUNKEL公司作為劇院舞臺機械領域的設計顧問;澳洲的MARSHALL DAY作為劇院聲學領域的設計顧問;SPEIR+MAJOR照明設計公司作為整體照明設計的顧問;日本的GK公司作為標識系統的顧問;以及承接過國家大劇院外幕墻的珠海晶藝幕墻公司作為建筑屋面及幕墻系統的設計顧問。如此復雜的專項設計陣容,如何在滿足工程進度的同時與全球頂級的劇場專項設計團隊進行頻繁而密切的配合與協調,這是對工作平臺的一大考驗。
結構——珠海歌劇院的主體建筑集中在海島建筑環路的內側,建筑最高點達到了90米,貝殼除標志性造型外,還為劇院提供豎向交通空間。雖然建筑自身的采光、通風環境十分優越,但對于珠海這一海濱城市,臺風、潮濕空氣的腐蝕和污染是對結構設計的重大挑戰。